2019年12月18日 星期三

浙江破解小作坊監管難題 打造“小而美”特色美食名片

  中國消費者報報道(記者 鄭鐵峰 任震宇)每個人心中對家鄉的回憶和思念,總是和一種美食聯繫在一起。剛出爐的糕點,掛在屋檐下的臘肉、香腸,香氣撲鼻的糯米酒……它們不僅僅是"接地氣"的食物,更是一種歷史的文化積澱,是一項傳承多年的技藝,代表着一份濃濃的鄉愁。


  但是,這些傳統食品的生產往往以小作坊為主,有的甚至只因為一個季節、一種食材,在一年裡只生產幾周、幾個月,質量標準、衛生條件往往無從談起,"臟、亂、差"是常態,安全風險隱患突出,因此也成為食品安全監管的主要難題之一。怎樣引導小作坊轉型升級,既留住記憶中的鄉愁,又讓其符合現代食品的安全衛生標準,對此,浙江省交出了一份令消費者滿意的答卷。


  開展全面整治


  初冬時節,忙完了秋收的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場口鎮上土燒酒飄香。鎮子上不少酒作坊的新酒還沒封壇封缸,就早已被預定了。老闆徐文龍告訴《中國消費者報》記者:"場口鎮酒作坊行業改革之後,我們這些跟着政府腳步進行改造的小作坊,是真真切切的受益者,生意越來越紅火。"


  記者了解到,為保留土燒酒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富陽區政府專題研究,在先後落實提升改造獎勵措施、確立釀製標準的基礎上展開重拳整治,使得"髒亂差"不再是土燒酒的代名詞。全區46家無證無照土燒酒小作坊,如今已有34家取得了營業執照和食品生產經營登記證,同時關停10家,整改中2家,整治率達96%。


  徐文龍就是第一批積極響應政府部門進行小作坊改造的作坊主。據徐文龍介紹,除了政府補貼的1.5萬元,他自己還投入了4.5萬元,潮濕的水泥地被光潔的瓷磚取而代之,土灶頭換成了一體化釀酒設備。"原料浪費的少了,人力省了,產酒多了,生意也好了。"徐文龍對記者高興地說。


  "富陽經驗"正是浙江整治改造提升食品小作坊的縮影之一。針對小作坊監管難,早在2015年8月,浙江省就出台加強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監管指導意見,全面開展治理工作,計劃通過3年左右的努力,建立健全合法、適用、有效的小作坊監管制度。"原先沒人管的地帶,我們管起來了!"浙江省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統計,整治之初,浙江省調查掌握的食品小作坊總數約1.52萬家,其中無證照佔65%,季節性生產佔40%,無產品標準佔66%,使用食品添加劑佔36%,產品在縣域範圍內銷售約佔90%,涉及主要食品為豆製品、米面製品、蛋製品、糕點、炒貨、茶恭弘=恭弘=恭弘=叶 恭弘 恭弘 恭弘、酒類等傳統食品行業,從業人員約8.4萬人。


  截至2018年7月底,全省規範登記的食品小作坊共8295家。2017年度食品小作坊加工場所規範達標率97.82%,監督抽檢批次合格率98.33%,組織食品小作坊培訓285期8675人次。


  撬動地方產業


  縉雲爽面是麗水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浙江名小吃,亦稱土索麵、索麵。舒洪鎮姓王村是縉雲爽面的發源地、主產地,姓王土爽面加工歷史悠久,至今已有1300多年。


  以前,爽面生產完全"靠天"吃飯,嚴重製約着縉雲爽面的產業發展。如今,隨意走進一家姓王村爽面加工坊,都可以看到乾淨整潔明亮的加工環境,規範的加工流程,烘箱、電扇、防蠅防雨等設施為麵條"吹風擋雨"的同時,也為姓王村爽面做出大市場提供了足夠的底氣。


  縉雲縣強化鄉愁概念,打造鄉愁產業,實施縉雲土面發展"十個一"行動計劃,包括:成立一個農合聯、建設一個培訓中心、建成一個體驗中心、建設一個配送中心、建設一個銷售中心、建立一套生產標準、講好一個故事、打響一個品牌、建設一個小麥種植示範基地、打造一個縉雲爽面節。


  如今,縉雲爽面已然成為縉雲縣农民增收致富的新產業和金名片,也帶動了上下游產業的發展。以爽面原料908小麥種植為例,2016年,908小麥示範基地面積為300畝,到2017年,縉雲全縣小麥種植面積已達7200多畝,這為爽面產業提供了充足的優質原料。記者了解到,2018年,縉雲爽面這份"鄉愁"賣出了1.2億元。


  在新時代,傳統工藝的作坊食品通過升級提檔並與現代電商銷售相結合,讓家鄉的味道可以遠走千里,也給农民打開了一扇財富之門,走上鄉村振興之路。


  "鄉村振興不僅僅是保持農村的山清水秀,其更實質的內涵,是要讓农民有更好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提高農村和农民的自身造血能力,保持並發展農村傳統人文風俗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浙江省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名特優"引領發展


  評選全省名特優食品作坊,是浙江省市場監管部門引導小作坊發展的重要措施。浙江各地市市場監管部門結合各地傳統特色食品和產業集聚情況,在全面推進食品小作坊治理提升工作的基礎上,採取"精品示範""旅遊展示"等方式,按照"知名、特色、優秀"精品作坊的要求,針對性地開展綜合整治。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省名特優食品作坊指的是以傳統工藝為主,具有較高知名度,作坊環境整潔,管理規範,產品品質優良的食品小作坊或者小微食品生產企業。


  "近幾年鎮上遊客越來越多,許多遊客品嘗后都贊不絕口,於是我們開始做起了臘腸的生意,因為用料講究,口感正宗,所以生意越做越火,現在一年可以賣出1萬公斤以上。"安昌古鎮的"阿紅香腸"老闆胡國慶向記者說。胡國慶經營的這家位於奉化溪口景區的王永順餅店,是首批名特優特色作坊之一,店裡每天要烘烤7200隻千層餅,烘餅時香氣四溢,路過的遊客經常聞香駐足停留。


  日前,浙江省市場監管局正式確定並公布杭州蕭山戴村鎮水芳豆製品作坊等192家食品作坊為全省第三批名特優食品作坊。至此,2018年浙江全省共累計打造名特優食品作坊621家,超額並提前完成省政府2018年十大民生實事"打造500家名特優食品作坊"規定任務,全省已經建成或基本建成8個集中加工園區。


  高標準規範經營


  浙江省市場監管局會同衛生健康等省級部門制定實施傳統食品小作坊准入標準,出台《食品小作坊通用衛生規範》等,從衛生條件、設備設施、人員健康等方面對小作坊登記准入進行規範;制定"亮證經營、清潔衛生、添加劑公示"等經營標準規範,明確生產加工操作規範和監督檢查要點,以標準引領食品小作坊走規範化、高質量的發展路子。


  杭州餘杭區喬司街道的五星村,早在十多年前就興起一批製作醬肉製品的小作坊企業,產品主要供應杭州等地的農貿市場、餐館和土特產店。但是,醬鴨小作坊的無證生產問題由來已久,經多次打擊無法根治。2013年開始,監管部門組織開展肉製品專項整治工作,初期關閉了30戶無證肉製品加工點。按照既打擊違法行為、又保護傳統產業的要求,五星村調整28畝工業土地,建設肉製品集中生產園區,建立統一的管理制度,不定時進行現場檢查,還申請了集體商標,起用統一的电子溯源系統,這些無證醬鴨小作坊有了"戶口",並開始打造區域品牌。


  長興縣政府出台了農業產業激勵政策,規定對提升為食品生產許可證管理的作坊每家獎勵2萬元,促進小作坊轉型升級為標準的生產企業后,當地21家豆製品業主以股份經營形式共同投資興辦了3家規模豆製品企業,保留了"洪橋厚千張""水口薄千張"等傳統工藝,並優先吸收其他豆製品作坊業主為生產工人。


  據統計,3年來,浙江省累計關停取締食品作坊近5000家;規範登記小作坊8423家,實現了全覆蓋;監督抽檢批次合格率98.5%;打造了一批名特優食品作坊。通過硬件條件標準化、內部管理規範化、行業發展集約化,基本扭轉了原來食品小作坊行業普遍存在的場所不衛生、管理不規範、食品不安全的局面,使得原來"低散亂"的小作坊逐步轉變為"小而美""小而精"的地方特色名片。


責任編輯:邊靜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再生能源資訊網http://www.ccn.com.cn/,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其他文章推薦】

※戶外造型TRUSS多種款式搭建案例



※更多專利侵權訴訟案件,實例分享 



※市售產品百百種,生薑洗髮精有用嗎?看專家怎麼說~



※知名活動場合舞台搭建專業佈置



※祖傳技藝逐漸流失,想知道哪裡還有手工刻印章?    




Orignal From: 浙江破解小作坊監管難題 打造"小而美"特色美食名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高市府客委會主辦「2024客家粄條節」吸引逾千名遊客共襄盛舉

2024客家粄條節「面帕粄,吃,就著了」 吸引逾千名遊客共襄盛舉 【焦點時報/記者蔡宗憲報導】由高雄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主辦的2024客家粄條節「面帕粄,吃,就著了」今(29日)在美濃博愛街熱鬧登場。這次活動吸引了逾千名遊客前來同樂,社區媽媽拿出6種好手粄條料理免費供...